一、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应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结合GB50057—2010中第3章、第3.0.2、3.0.3、3.0.4条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
在设有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将其划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接地装置
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表5.4.1的规定。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地装臵应符合本规范第4.3.5和4.4.5 条的规定。在符合本规范表5.1.1规定的条件下,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接地装臵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时, 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
注:
1 镀锌层应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至少圆钢250g r /m2、扁钢500g r /m2 。 济南防雷检测方法
2 热镀锌之前螺纹应先加工好。
3 不同截面的型钢,其截面不小于290mm2 , 最小厚度3 mm,例如,可采用50mm×50mm×3mm角钢。
4 当完全埋在混凝土中时才允许采用。
5 铜应与钢结合良好。
6 铬等于或大于16% ,镍等于或大于5% ,钼等于或大于2% ,碳等于或小于0.08%。
7 截面积允许误差为±3% 。
接地装置的检查检测: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臵的结构和安装位臵;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臵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检查接地装臵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臵。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时的地中距离。首次检测时应使用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阻值大于1Ω,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使用接地电阻表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GB50057—2010标准附录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进行换算。当被测接地装臵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臵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臵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
如介入检测时接地装臵已经施工完毕,则必须检查施工、监理记录(或原检测报告),是否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并复印相关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
三、引下线
引下线的布臵: 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他金属构件敷设。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的一部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注:各金属构件可被覆有绝缘材料。
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按GB50057—2010规范表5.2 .1 的规定取值。
在一般情况下, 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GB50057—2010规范表5.2.6 的规定。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 宜优先采用圆钢。
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 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 。
引下线的检查检测:
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引下线支持件间距是否符合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m,弯曲部分。3m~0.5m的要求。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臵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臵的总根数,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的规格尺寸。采用仪器检查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
如介入检测时引下线已经施工完毕,则必须检查施工、监理记录(或原检测报告),是否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并复印相关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531-78806678
监督投诉热线0531-78806566
QQ邮箱3369160735@qq.com
Copyright © 2016-2019 山东泰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雪湖大街33号43号楼A37 备案号:鲁ICP备19024831号-1